在线网校!

学习乐园-网校学习乐园

自考 成人高考考研 中小学教育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历类考试 > 考研 >

2019考研历史学中国古代史:远古时代至汉代知识点框架(4)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出现,指中原主体居民;四夷则指较为落后的四邻。春秋时期,四夷势力增大。春秋争霸主要是代表华夏的齐、晋与代表四夷的楚、秦相争。争霸过程中,四夷小国被各大国消灭,楚国也向华夏集团靠拢。争霸
2019考研新手(备考规划+考研公共课+四六级)【1元爽学班】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出现,指中原主体居民;四夷则指较为落后的四邻。春秋时期,四夷势力增大。春秋争霸主要是代表华夏的齐、晋与代表四夷的楚、秦相争。争霸过程中,四夷小国被各大国消灭,楚国也向华夏集团靠拢。争霸对华夏共同体的发展壮大起了重大作用。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大部融入华夏族,楚国也不再被视为蛮夷。华夷之争使华夏族吸收了新血液,到秦统一,形成了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二、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

  1、战争的特点

  A:性质:统一战争。

  B:规模:巨大。

  C:方式:由车战发展为步战为主,骑战为辅。弩、云梯和水战时的钩拒均已发明。

  D:防守:修筑长城。

  E:军事理论:《孙膑兵法》、《尉缭子》、《司马法》、《六韬》。

  2、七国兴衰

  A:魏的强盛:魏惠王时最强。公元前341年魏齐马陵之战,魏败,势衰。

  B:徐州相王:前334年,惠王与齐威王相会徐州,互尊为王,共分霸业。

  C:合纵连横:代表人物为公孙衍、张仪、苏秦。南北相连,“合众弱以攻一强”;各国与秦、齐之一东西相连,“事一强以攻众弱”。前318年,魏公孙衍最早发起合纵。

  D:齐燕之战:燕王哙让位于大臣子之,引起内乱,前315年齐宣王灭燕。期间齐、秦互帝。前284年,燕联合其他五国伐齐,乐毅占齐都临淄。前279年田单反攻,改复失地。齐国衰落。

  E:赵秦之战:胡服骑射;长平之战(前263—260年)

  3、秦统一中国

  A:秦灭六国

  B:统一原因:第一,生产力发展,经济联系加强,相互依赖,为统一了准备条件;第二,各国实行郡县制和集权制,为出现大一统国家奠定了基础;第三,秦国改革彻底,旧贵族势力被铲除,经济、政治先进。

  第五节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

  1、社会变动,促使人们表明态度,提出主张;

  2、士/知识分子为各阶层代言人;

  3、文化普及;

  4、国君礼贤下士(稷下学宫),学术空气自由;《汉书·艺文志》有“九流十家”之说。

  二、孔、孟、荀的儒家思想

  1、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整理六经,教授学生,思想反映在其弟子整理汇编而成的《论语》中。

  A:“仁”的观念:“仁”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道德最高准则。

  B:政治观点:“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正名”。

  C:观:敬鬼神而远之,更注重人事。

  D: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启发式;因材施教;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

  2、孟轲(孔子之孙子思的学生)

  邹人,《孟子》。

  A:性善论:推而广之,可改造客观世界。

  B:仁政观:“有恒产者有恒心”。

  C:民本说:“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政治上主张温和改良,反对激进改革。

  3、荀况(稷下首领)

  赵人,《荀子》。

  A:自然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用礼义和刑罚加强统治。

  C:政治观:实行法治,加强集权;“量能授官”,“有功必賞,有罪必罚”。王霸结合,德法并用。

  D:民本思想:“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三、墨翟的墨家思想

  鲁人,一说宋人,创立墨家学派,领袖称“巨子”,著作为《墨子》。

  1、兼爱:反对“仁爱”;“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2、非攻:谴责兼并战争。

  3、尚贤:主张贤人任官。

  4、尚同:自下而上服从领导。

  5、节用:反对厚葬和礼乐。

  6、尊天事鬼:

  7、认识论:三表法。

  四、老、庄的道家思想

  1、老子

  《道德经》。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德道经》;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帛书,字数约为今本《老子》的三分之一。“道”为其哲学核心。

  A:辩证法思想

  B:相对主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2、庄周

  宋国蒙人,代表作为《庄子》。

  A:相对主义: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由认识者主观偏见决定。

  B:政治观点:否定是非善恶。

  C:生活观念:“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安时而处顺”。

  五、名家

  辨别名实关系,以逻辑学为探讨对象。惠施“合同异”;公孙龙“离坚白”、“白马非马”。

  六、阴阳五行家

  阴阳五行说是一种以阴阳两气及五种元素解释宇宙万物构造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出现于西周末年,到战国时代发展成一个思想体系,产生了阴阳五行家。《礼记·月令篇》是代表作。它和天文、历法、气象、生物、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齐人邹衍将之发展,创立了“五德终始说”,用来解释朝代兴替的原因,适应新的统一王朝的政治需要。后来秦始皇就采用了这个学说。

  七、兵家

  齐国孙武与《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学术史及世界军事学术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齐国孙膑著有《孙膑兵法》,1972年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

  八、文化

  1、史学:

  A:《尚书》与《周易》(春秋)

  B:《逸周书》(春秋)

  C:《春秋左传》:注释本有西晋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D:《竹书纪年》:魏国编年体官史,公元279年汲郡人不准盗魏襄王墓时发现。

  E:《战国策》:

  2、文学

  A:《诗经》(春秋)

  B:楚辞:屈原:《离骚》、《天问》

  3、艺术

  湖北随县曾国君主墓中出土战国初年编钟。

  九、科技

  1、天文历法

  《甘石星经》

  2、司南:

  3、医学:

  长沙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灵枢经》;扁鹊

  4、《墨经》:《墨子》中的六篇,探讨了物理学和数学方面的一些概念。

  5、建筑机械

  春秋时期鲁国公输般。

  第四章 秦汉

  第一节 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一篮子理论)

  一、秦王朝立国的指导思想

  1、前期法家

  A:术:郑国人申不害强调君主统治的权术。

  B:势:赵国人慎到强调君主的。

(责任编辑:学习乐园)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