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体会,去领悟,阅读时要求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扬民主,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结合教材这一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段落谈感悟,抓品读促感悟。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的歌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浙江省嘉兴市行知小学 郁良妹】 〖关注教学细节,更显生成魅力·课后不断反思教学细节,尽显生成的魅力〗 教学细节需要教学机智,教学细节是教师积极反思、经验积累的结果。对教学细节的处置,蕴含、折射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蕴、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 那些善于反思、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把这些“突发事件”生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堪称是巧妙运用教学细节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不断运用个性化的教学细节激活教学过程,于细节中蕴涵深厚的人文关怀的典范。一次上大型公开课,时间是下午第一节课,师生很疲累,而且比较紧张,他刚一开口,麦克风刺耳地尖叫,在场的组织者和听课者都为之捏一把汗。但于老师镇定自若,等技术人员把音响调好,他问:同学们,你们听到刚才一阵尖叫有什么感觉?有学生说:吓了一跳。于老师风趣地说:你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可没你们胆子大,我是吓了八跳。于老师的幽默诙谐赢得现场一片喝彩,原有的紧张、沉闷、尴尬的气氛一下子松弛下来,师生关系、教学氛围达到了最佳状态,为这节公开课的成功和预设目标的达成开了个好头。 类似的意外如果出现在缺乏经验的教师面前时,他们往往可能会手足无措,既不能抓住机遇,自然而富有创新地“生成”,甚至连预设的目标、步骤等也可能会被这种“意外”打乱。所以,面对开放的语文、开放的课堂、开放的学生,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人格魅力,更要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积累经验,培育教学智慧,这是教师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生成的必由之路。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让学生感受鸟的姿态多种多样,我说:“大榕树上热闹极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这么多鸟,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还有的鸟在干什么呢?”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还有的站在树枝上梳理羽毛。”“还有的在树枝间跳来跳去像在舞蹈。”“还有的站在枝头放声歌唱。”“还有的鸟妈妈正在给小宝宝喂食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经验,加上合理的想象,说了鸟的许许多多不同的姿态。这时,一只小手还高高举着。“宇扬。”我示意他发言。他迫不及待地说:“还有的在交配。”我楞了一下。这个小鬼,这么多答案不说,偏说这个。可他也没说错呀。这时,有几位学生忍不住笑了,他们边笑边看着我。这一笑,让刚才还很兴奋的宇扬低下了头,觉得自己犯了错似的。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窘态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判断。于是,我笑着说:“宇扬同学说的也对,鸟儿们不仅把这株榕树当成游乐场,还把它当成了新房,在这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他们是多么自由,多么幸福啊!”听了我的话,一学生站起来,很自信地说:“我想,这株大榕树实在太大太美了,鸟儿们都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家。”这时,宇扬同学也抬起了头,开心的点着头,表示认同同学的看法。学生们受到了启发,又纷纷发表起自己的感受:“我感到这株大榕树确实成了鸟儿们嬉戏玩耍的乐园,幸福生活的家园。”“鸟儿们生活在这里,真的就像在天堂一样自由、幸福。”不用我再赘言,学生已读懂了课文。宇扬的发言是我没预设到的,但由于运用好了这个教学细节,使这个环节结束得这么完美,这是我没想到的。 【湖南省岳阳市长炼小学 王硕果】 〖换个方式提问,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 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们这样提问的声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一些什么?”“课文围绕XX讲了哪几件事?”“课文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而且师生交流问答的常见方式为老师站在前面提问,学生举手后老师示意起立回答,也有学生提出问题老师示意其他同学交流完成的。一直以来,我也照此习惯上着平时的家常课,倒也能四平八稳地把教学任务完成。只是日子久了,学生似乎也习惯了我的提问,有时话音未落,有那调皮嘴快的已接过话去,或者做好了你提某个问题的准备,没有深入思考便迫不及待地举手,问题回答也质量欠佳。 老师与学生达到如此程度之默契,原本无可厚非,但长此以往坚持着毫无变化的语言,也会让人沮丧,觉着自己的课堂了无生趣。再听听名师的连珠妙语,飞扬文采,便会自惭形秽。 通过上网取经,我在教学中尝试着做了些微改变,发现同一问题,有时转换一个角度,改变一下方式,学生兴趣更浓,课堂趣味也油然顿生。 案例三:教学《鸟的天堂》片断 课上,我让学生给游览胜地──“鸟的天堂”做导游。这次,我没有在一旁当旁观者,而是改变了自己平时站的位置,走到教室后面充当起了游客。当导游一介绍完,我便和其他扮演游客的学生一起举手,要求导游解答。站在讲台前的导游见我也在举手,并兴致勃勃地示意我提问。我说:“请问导游,那些鸟为什么喜欢在这棵大榕树上居住呢?”第一个导游为我解答道:“因为这棵树很大,很繁茂,所以鸟喜欢这儿。”我接着问:“导游,我带了一杆枪,想打只鸟尝尝,可以吗?”导游回答:“这里的农民非常爱护鸟,不许别人打,这也是这里鸟多的原因,你可千万不能打鸟,要罚款的哦。”学生乐了,也开始被我带入了情境。 第二个同学做导游时,有学生游客问:“鸟粪那么多,要是掉到游客身上怎么办?”“我们能上岸去玩玩吗?”导游说:“鸟粪落下来,正好给榕树当肥料。上面鸟粪多,最好不上去。”我见机又问导游:“这么多鸟,吃什么呀?”导游回答:“大榕树上长虫子,这些鸟就专门给树捉虫子。”我说:“哦,难怪这树长这么大。”鸟和树共生共荣的繁茂、热闹景象,就这样被我们一点点挖掘了出来。 (责任编辑:学习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