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网校!

学习乐园-网校学习乐园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历类考试 > 中小学教育 >

四年级语文教学杂谈:《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本文的学习重点是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更多内容

  《鸟的天堂》本文的学习重点是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更多内容请关注新东方在线小学网。

  四年级语文教学杂谈:《鸟的天堂》

  批判性阅读,不迷信权威,这是积极主动的阅读心态,也是超越文本的重要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用自己的阅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应传递给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的思想,提倡和激励学生寻求不同的答案,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批判性学习精神,引导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从而超越文本。

  如教学《鸟的天堂》动态部分时,原文是:“……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我首先引导学生质疑这部分的标点:“这个片断末尾用了句号,换成省略号会不会好一点?”学生先是呆了,然后激烈争论后认为:还是省略号好。我再启发:“请同学代老舍爷爷,将省略号的内容写出来,好吗?”一个标点的更改,打开了学生的创新闸门,学生们写出了更多的鸟的姿态:“有的在梳理自己五彩的羽毛,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有的站在树梢歌唱……”;“有的在洗脸,有的在互相抓痒痒,有的在与同伴窃窃私语……”我再适时小结:“因为鸟的天堂里鸟多得不可计数,早晨,百鸟醒来,大家都在为新的一天作准备,姿态万千,用句号就表示结束了,当然不够理想。巴金看了你们这些小作家的创作,一定会为你们有自己的阅读见解而欣慰!”虽然课文范文很有权威性和示范性,但只要有批判阅读的意识,就能迸发创新的火花,获得超越文本的阅读体会。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华区田家炳小学 钟云欢】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把“读”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我安排了大量形式多样的“读”的训练,增加“读”的数量,而且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朗读指导,从而保证“读”的质量。例如,当学生朗读描写大榕树叶子的第 8自然段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朗读指导:为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大榕树茂盛的句子时,语调要稍高,语速稍快,读出跳跃的感觉,边读边想象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的景象;读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要带着深情的语气,充分流露出作者对南国的树的无比赞美之情。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县第三完全小学 蒲和清】

  〖创新阅读教学 提高阅读效果·在阅读中培养想象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应打破作者的思维定式,充分启迪学生的思维,构思合理的想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有不少“空白点”,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极好的机会。

  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朗读相关段落,然后教师又结合课文展示了大榕树的图片,用录音机播放出鸟的各种叫声,让学生边听边想象声音里的景象。在欢快的鸟叫声中,同学们想象出了各种景象:一群小鸟在高兴地游戏;一群鸟在互相争吃食物;还有的鸟在垒窝,起房子;还有的鸟在举行赛歌会……这样“读、听”结合,让学生了解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壮观景象,认识了鸟的世界,体验了鸟的生活,感受了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了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这样的阅读教学既充实了原本教材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达到了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目的。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郝家川小学 周贤永】

  〖升华参与意识 培养自主能力·培养质疑能力,放飞创新的翅膀〗

  首先,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的质疑,多鼓励,让他们放胆去质疑。提错了不指责,肯定其积极的一面;疑对了,疑好了,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质疑求疑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有的学生看了以后就问:“为什么前面的‘鸟的天堂’要加引号,而后面的‘鸟的天堂’却没有呢?”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感到欣慰,马上给予表扬,指出疑问已抓住课文的重点,是认真思考的结果。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华南碧桂园学校小学部 屈太侠】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欣赏中感受美〗

  夸美纽斯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教师应该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景象的美。在教材中,有许多声情并茂的散文,它们往往以优美的句子来表现。罗丹有一句经典而耐人寻味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练就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及时捕捉文眼、亮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鸟的天堂》中有这样一句话:“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教学时,我让学生找一找用得特别传神的词语。有的认为“堆”字用得好 ,写出了大榕树枝叶繁茂的样子;有的认为“明亮”用得好,说明大榕树的叶子色彩鲜明,有光泽;有的认为“颤动”用得妙,写出了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语言的优美性。

  【四川省绵阳市御营小学 卿礼秀】

  〖心的感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以文激情获得感悟·引导学生悟“法”〗

  推敲用词的准确,改变句式体会遣词造句的灵活性,调整句子之间的联系体会连句成段的多样性。

  如《鸟的天堂》一文中“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作者为什么要用“卧”字?先让学生可以用哪些词来替换“卧”,有的学生用“趴”“躺”“睡”,从讨论中他们体会作者选择“卧”的恰到好处,加深对榕树“大”特点的理解。又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通过改变句式,抓住“的确”“啊”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感。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去思考,还促使学生逐步学会面对问题能进行冷静地分析,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心的感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以文激情获得感悟·引导学生悟“情”〗

  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中的自然美,人文景观美、社会生活美、人物形象美,以及语文形式的词意美、意境美、整体美。

(责任编辑:学习乐园)
------分隔线----------------------------
热点内容
高顿网校中级会计职称课程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