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者,译者,随笔作者。先后毕业于苏州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和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文艺美学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中外小说比较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翻译文学理论研究和文艺美学研究等。
主要讲授《外国文学史》、《欧美小说专题》、《外国文学经典》、《欧洲文学名著精讲》、《外国戏剧史》、《西方现当代戏剧专题》、《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比较文学概论》《中外文学作品选读》、《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等。
代表著作有《王蒙小说与苏俄文学》(台湾文史哲出版社),独立译著有《战胜抑郁》、《积极思维的力量》、《轻轻松松掌握快乐》、《打开孩子的心扉》和《维生素C:主要的营养素》等,主编“凤凰苏教文库?家庭学术书架(英汉对照本)”共计31部,在《文学评论》《小说评论》《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在《中国语文》《文艺报》等发表有随笔“又到江南赏雪时”、“徘徊在尊重与怀疑之间”、“文学经典与人生智慧”等。
万燕
女,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学者,文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创意写作硕士生导师。
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张爱玲研究》、《鲁迅研究》、《写作》、《古诗词鉴赏与写作》、《古典名著赏析》、《庄子研读》、《二十世纪欧美小说研读》、《电影经典》、《女性电影文学》、《文学创作学》、《大学语文》等。其中《张爱玲研究》作为同济的特色课程被列入翻转课堂网上教学,担任《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校级核心教改项目的第一负责人,以及良友文化基金会实习基地教改项目的第一负责人,2015年获得同济大学倪天增奖教金。
主要著作:《海上花开又花落》、《张爱玲画话》、《心灵的性别》、《女性的精神——有关或无关乎张爱玲》、《画说红楼梦》、《落红萧萧——萧红导读》等,主编《当代女学人文丛》(十卷本),获第二、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学术著作《读解张爱玲》、长篇小说《猫》、散文集《渐渐冷漠》、诗集《起风的时刻》即将出版。近年来,应邀在国内高校、研究院(所)、民间公益文化机构、外企等作报告、讲座数十场,包括《大学与人文精神》、《丝绸之路》、《古诗词鉴赏与写作》、《中医文化》、《读解张爱玲》、《说不完的红楼梦》等等。
刘强
男,诗人、散文家、学者,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诗学中心主任,人文通识教育中心主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专业古典诗学方向博士生导师。诗学研究集刊《原诗》主编。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2011)。
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古典诗学、先秦诸子经典、文言笔记小说等。已出版《世说新语会评》(2007)、《曾胡治兵语录译注》(2007)、《今月曾经照古人:古诗今读》(2009)、《一种风流吾最爱:世说新语今读(上下册)》(2009)、《有刺的书囊》(2010)、《竹林七贤》(2010)》、《惊艳台湾》(2012)《世说学引论》(2012)、《有竹居新评世说新语》(2013)、《魏晋风流十讲》(2014)、《清世说新语校注》(2015)、《论语新识》(2016)等著作十余种。在《学术月刊》、《复旦学报》、《读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及评论等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及校级课题多项。提出并构建“世说学”研究系列,已出版相关著作6种,所撰《世说新语会评》获第11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有竹居新评世说新语》获评湖南省第五届优秀社科普及读物。
胡桑
原名胡国平,男,诗人、批评家、译者,浙江德清人。同济大学哲学系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比较文学、创意写作方向硕士生导师,从事诗歌、散文创作,及欧美哲学(主要是本雅明哲学美学)、欧美文学和汉语诗学研究。
2007-2008年任教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2012-2013年为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获《上海文学》诗歌新人奖(2006)、未名诗歌奖(2009)、《诗刊》中国青年诗人奖(2012),受邀参加台湾太平洋国际诗歌节(2015)、韩国平昌国际诗歌节(2017)。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7年度海峡两岸十大作家称号。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在孟溪那边》(2017),诗集《赋形者》(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评论集《隔渊望着人们》(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译有《辛波斯卡诗选:我曾这样寂寞生活》(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鲍勃·迪伦诗集》(合译,2017)、奥登诗学随笔集《染匠之手》(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等。
张闳(宏)
男,随笔作家、文化批评家、批评家、学者。曾为医生,后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学科)。主要从事文化哲学与文化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及鲁迅研究。著有《声音的诗学》、《文化街垒》、《黑暗中的声音——鲁迅<野草>的诗学及精神密码》、《感官王国——先锋小说叙事艺术》、《乌托邦文学狂欢——文革文学史》、《欲望号街车——流行文化符号批判》、《言辞喧嚣的时刻》等。有多篇论文被翻译成英文、日文等多种文字。
朱大可
男,随笔作家、小说家、文化学者、批评家。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文化批评研究中心教授,博导。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悉尼科技大学哲学博士。文化学者,文化批评家,作家。
主要研究领域:文化哲学与文化批评、中国文化史等。主要著述:作品集《燃烧的迷津》、《聒噪的时代》、《记忆的红皮书》、《孤独的大多数》、《文化虫洞——朱大可语录》、“朱大可守望书系”(含《神话》,《审判》、《乌托邦》、《时光》和《先知》五部);专著《流氓的盛宴》、《华夏上古神系》;主编《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大型文化年鉴(中文版八卷,日文版八卷)、研究生教材《文化批评》等。
朱崇志
男,戏剧戏曲学者、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戏剧戏曲文学与理论的研究教学工作。
(责任编辑: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