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面试中综合分析题比重很大,其中社会现象类试题多是社会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考面试题目本源都来自于社会热点事件,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现实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还要学会剖析热点,吃透热点。 这几年国考面试题中涉及的热点,比如创业创新、精准扶贫、两学一做等等,大多数都是较劲的年份发生的国家事件或关注较多的问题。从中我们感知到面试非常注重时效性的显著特点。同时,掌握一些时政热点,也有助于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提升理论高度,增强内容的丰富性。那么具体来说,考生应该做到: 一方面是对政策理论的储备。考生可以多阅读“十三五”规划、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十九大报告以及在今年人民最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并要做到一学、二思、三用。只有这样,考生在答题时才更有高度和深度,才能答出政策理论水平。 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多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及一些社会流行语,如“幸福感”等,考生在平时可以多浏览人民网、新华网、政府网等网站和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报纸。尤其是新华网有个专栏是评论,其中包括正方和反方的评论,可为考生从多角度认识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通过及时搜集和掌握最新的社会热点,多加思考,勤加分析。这样不仅能积累答题素材,充实答题内容,还可以培养公务员式的语感,产生认识上和能力上的质变。 另外,考生在素材准备时,还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一些领导人语录、名言警句、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典型案例,灵活运用于答题之中。对于应急管理类的题目,考生也可通过阅读我国政府发布的系列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学习典型应急事件的处理方式和原则,提高自己的应急应变能力。总之,通过多读多看,培养公务员语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使自己在答题时有内容、有深度、有个性,不给考官模版化、套路化的感觉。 六、全真演练、提升能力 掌握了答题思路与方法技巧,充实了岗位认知和理论热点,大多数考生已经能够完完整整地回答面试题了。但这样还不够! 对于面试备考来说,纸上谈兵是兵家大忌,“只看不练”是最大的误区。考生在平时看题再多,如果不能在考场上自信自如地说出来,一切努力都是白费。所以,各位考生在备考时必须强化练习,不断的答题,不停的说,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把学会的方法和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提高答题水平。考生务必牢记:反复的练习是提高答题能力、锻炼心理素质的最好手段。 (责任编辑:学习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