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篮球特长训练,最后何以特长生身份升入中学?丁野的篮球队指导老师王教练介绍,校队的成绩是这些篮球队员是否具备特长生资格的最大依据,对于面临小升初的学生,六年级这一年取得的比赛成绩是最重要的选拔依据,而衡量他们的成绩主要来自四场比赛,包括北京市级中小学生篮球联赛、北京市级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区级一年举办两次的篮球比赛。这些比赛,是学生球员获得特长生认证的"资格券",只有参加了这些比赛,并取得一定成绩,才能获得以特长生名义升学的资格。 "学生在六年级一年内取得的最高成绩,作为特长生的认定标准。比如北京市是要求前六名、西城区要求前四名,拿到这些名次了,队员才能取得特长生资格。"丁野校队教练介绍说。"有些苗子在比赛中,会被中学体育教练看上,这些教练很想招到自己看重的特长生,就会来找我们。" 马上面临小升初的丁野,家人都希望他能以特长生的身份被优质中学录取,但体育特长生比例缩水的情况下,令家人很是担心,"这两天我们校队家长都看到报道了,有五年级家长还给我打电话,问我们怎么办,但我们现在只能等消息。"丁野妈妈表示,"特长生要是走不通,我们只能划片了,但是这么多年的坚持和努力,还是非常希望能有特长生的升学资格,进入一所体育传统优质校,继续走特长生路。" 观点 压缩特长生对体育事业是损失 对话:海淀区教委体卫中心相关负责人 北青报:小学为何要培养体育特长生?意义何在? 对话人:体育特长生,其实就是为那些有一技之长、体育专项成绩非常好的同学,开辟一条升学路子。之所以要给予这部分孩子升学福利,是因为体育特长生也在为国家储存和训练一些体育苗子。体育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群众体育靠平时的各项健身和锻炼就可以做到,但竞技体育不一样,需要尖子中的尖子,这就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接受专业训练和比赛。 北青报:小学体育特长生,都是怎么个培养过程? 对话人:体育特长生有一个不断淘汰的培养过程。小学一年级时,有些家长会把孩子送到学校体育校队或各种体育班,没有体育天赋和能力自然就被淘汰了,有天赋的被教练留下来就会继续练,一直淘汰到六年级剩下来的都是精英。 北青报:体育特长生又不是在培养专业运动员,而是作为一条升学捷径,这是否有些扭曲? 对话人:现在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逐渐减少特长生名额。特长生,将来只是作为有特长的学生而已,不被当作升学的路径。我了解到,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很小报体育班,主要还是为了健身,不是指望他们成为运动员,但有些孩子逐渐显露了自己的天分,所以家长才让孩子试试是不是这块料,接受更高级别的培养。 北青报:您怎么看逐渐压缩体育特长生? 对话人: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压缩比例了,但我个人觉得取消特长生不完全对。体育不像别的,是很需要天赋的东西,孩子小时候表现出来天赋后,若不好好抓住,到青春期就丧失掉了。所以小学就应该发掘这些苗子,加以培养,使他们的天赋得以发扬。现在压缩,肯定会有一多半特长学生,不再继续练了,这个天赋会浪费掉,不利于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 本组文/本报记者 安苏 林艳 (责任编辑:学习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