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网校!

学习乐园-网校学习乐园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历类考试 > 中小学教育 >

山东新高考改革方案已定 如何应对这四大变化?(2)

目前,山东本科普通批,每名考生可选择12个学校志愿,每个学校志愿内可选择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这种模式下,每个招生学校都有一条最低录取分数线。但这一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考生进入了

  目前,山东本科普通批,每名考生可选择12个学校志愿,每个学校志愿内可选择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这种模式下,每个招生学校都有一条最低录取分数线。”但这一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考生进入了不错的高校,但分到了不喜欢的专业,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最低录取线的“保护”下,一般地方院校不论专业办学水平多高,都无法与大家心目中的“名校”竞争。

  张琳说,“专业(类)+学校”的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模式不是学校与专业简单的顺序调换,而是以往的学校优先变为专业优先,由学校为一个单位投档变为以一个专业(类)加一所学校为一个单位投档,投档线也变成一个专业一条线。新模式下,考生如何填报志愿?记者了解到,实行“专业(类)+学校”的模式后,仍然按照平行志愿分数优先的规则投档。值得一提的是,为充分尊重考生的专业选择权,将不再设置专业调剂志愿,各专业(类)的缺额计划通过征集志愿完成。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普招”“综招”都会参考。根据山东推行的“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是其“参考”的内容。省教育厅党组书记邓云锋在解读《试点方案》时谈到,“综合素质评价,旨在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整理和遴选能够反映其综合素质水平的相关材料,学校对学生提报入档的材料进行审核、公示,接受监督。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省级管理平台统一管理。

  这种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体现其用途?据介绍,高校招生录取时,要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档案材料进行分析并作出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无论在春季高考还是夏季高考的录取原则中,均有“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的表述。邓云峰说,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打破了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方式,实现了从“招分”到“招人”的转变。到2020年,山东在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试点中,还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考生成绩由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高校考核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共同组成。

  课程:“6选3”后可能产生20种组合

  按教育部要求,高校须提出本校拟招生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并提前两年向社会公布。就是说,如果考生要报考某所高校的某个专业,其所选择的等级考试科目必须符合该专业所要求考生必须学习的科目。高中学生在高一时学习的均为各科的必修内容,高一结束时就要根据高校专业对等级科目的要求等,选出3科等级考试科目继续学习。

  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说,“高校选科”和“考生选考”体现了把招生自主权还给高校、把办学自主权还给高中、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在高中的学习就为大学选择专业奠定了基础。这样一来,就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和人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规划。

  据统计,等级考试科目“6选3”后共可能产生20种组合,而且新高考制度严禁学校只规定几个组合,限定学生对等级考试科目学习的自主选择的情况。省教育厅专家表示,实施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高中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也要改变,其中就涉及到两个概念,即“行政班”和“教学班”。所谓行政班,就是学生的固定班级,教学班则是学生仅在上选修科目时去到的班级。

  省实验中学教务处主任丁兆华介绍,他们设想过,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先组建行政班,在这个班级配备班主任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德育教育等,学生自习等活动也在行政班完成。“假设选择‘理化生’组合的学生较多,这些学生可以分为几个行政班,共同学习语数外理化生6科,这种班级不存在走班上课的情况,这样他们的行政班和教学班就合二为一了。”他说,学校在分班管理时,尽可能多地将两种班级形式融合,管理难度就会减少一些,部分科目组合选择较少的学生,再进行走班教学。山师附中高一级部主任李成金也表示,他们可能也会考虑在3门等级考试科目中选择3门固定、2门固定和1门固定的形式进行分班管理。

  6问政策解读细节

  政策落锤,考生和家长都有了一颗定心丸,接下来就是好好解读政策,努力备考了,针对考生和家长热议的问题,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给予了详细解答,记者重点梳理一些脉络,希望给考生和家长指点迷津。

  1、在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中,按“专业(类)+学校”方式实行平行志愿,将来的专业平行与山东省现在夏季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平行志愿有什么不同?

  高考综合改革后,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由“学校+专业”变为“专业(类)+学校”。主要有三方面的不同:一是志愿设置形式不同。目前的志愿是由一个学校加若干专业组成的,考生填报志愿时,首先选择学校,然后再从选报的学校中选择专业。改革后,志愿由一个专业(类)加一个学校组成,学校的招生专业(类)被分成若干个志愿单位,考生可以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兴趣来确定填报的志愿,尊重了考生的专业选择权。

  二是志愿设置数量不同。与其他大多数省份相比,山东省考生数量和招生高校数量较多,改革后一个专业(类)加一个学校就是一个投档单位,因此志愿设置的数量将相应增加。

  三是投档线不同。“学校+专业”模式下,以学校为投档单位,每一个学校只有一条投档线。而改革后,投档直接投到专业上,同一学校内会出现不同专业(类)的多条投档线,各专业(类)之间的投档线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2、根据《方案》从2020年起,等级考试安排在语数外结束之后进行,这是否意味着高考科目将增加到6门,高考时间将由现在的两天增加到四天?将等级考试科目放在语数外之后考试是基于什么考虑?

(责任编辑:学习乐园)
------分隔线----------------------------
热点内容
高顿网校中级会计职称课程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