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
d、重庆谈判: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重庆谈判从8月20日到10月10日结束。双方签署《政
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1、1946年
(1)全国性内战开始的标志: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
(2)《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12、1949年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被认为是新中国奠基的3个历史性文件。《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②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③标志着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
三、1949年10月1日—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一)主要矛盾
①1949年10月1日—1952年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
矛盾,人民大众与各种敌对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同时恢复国民经济。为完成此任务,我们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造和“剿匪”斗争。
②1953年—1956年,土地改造完成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基本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走资本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把资产阶级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总论: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走资本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此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人民成为生产资料和国家的真正主人。
(二)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
1、1950年
(1)七届三中全会: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国家财经经济的基本好转。
(2)建国初期的土改:a.这次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b.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c.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历次土改运动中进行得最好的一次。
2、1953年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体形式是合作化: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体形式是合作化:第一是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三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体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第一是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的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三是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四、1956年至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一)主要矛盾
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中共八大指出的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主要任务应该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
20多年也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取得了建设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二)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
1、1956年
(1)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中共八大:
①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②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3、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
③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2、1957年
(1)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①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④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整风运动
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五、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阶段
(一)主要矛盾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责任编辑: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