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网校!

学习乐园-网校学习乐园

当前位置: 主页 > 公务员考试 >

申论素材积累:习近平引用率最高的十大典故(2)

习近平在讲话文章中6次引用韩非子的这句名言,体现了他的人才观。习近平指出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 保胤接绕涫腔阋幌呤橇斓几刹苛私馐导省⑾蚬愦笕褐谘暗暮每翁茫彩橇斓几刹磕チ纷鞣纭⑻岣咚刂实
  


  习近平在讲话文章中6次引用韩非子的这句名言,体现了他的人才观。习近平指出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地方尤其是基层一线是领导干部了解实际、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领导干部磨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到地方和基层一线工作,同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增长领导才干、积累实践经验、加快政治成熟至关重要。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


  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干部有了丰富的基层经历,就能更好树立群众观点,知道国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才干。欠发达地区、工作复杂的地方、挑战性强和困难较多的领域是培养干部的一个重要部位,也是选人用人应关注的地方。


  6、敬民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解 读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是他在山东潍县知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约创作于乾隆十一、十二年间。当时山东大涝,潍县尤烈,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应先上报朝廷,他断然拒绝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


  习近平在讲话文章中6次引用郑板桥的这首著名题画诗,以此说明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充分体现了他的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是这样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民干事,为民担当,不计毁誉,处处体现了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高度自觉,带领亿万人民群众构建伟大的中国梦。


  7、劝学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清末民初)王国维《人间词话》


  解 读


  《人间词话》是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批评著作。他的“人生三境界”说,是对历史上无数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王国维发现,成功有其共同的内在逻辑,这种逻辑在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中得到体现。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王国维将此句解读为: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瞻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尽管遇到百般困难,还要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意指人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炼之后,就会日渐成熟,豁然开朗,进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习近平在论及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时,多次引用王国维的“三境界”说,并详加阐述: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习近平说,这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8、辩证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解 读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思是说,天下万物各不相同,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客观存在的。孟子这段话强调了事物的差异性。


  习近平在谈及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时,多次引用孟子“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观点。习近平指出,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9、创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春秋至秦汉)《礼记·大学》


  解 读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刻在澡盆上的警词(汤之《盘铭》),旨在激励自己自强不息,创新不已。文中三个“新”字,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肌肤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在这里引申为精神上的弃旧图新。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创新”一词即滥觞于此。


  习近平谈创新时,曾多次引用3600年前的这句古语。习近平一贯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责任编辑:学习乐园)
------分隔线----------------------------
推荐内容
华图网校在线题库